九游娱乐新闻
News
在国内美妆行业增长持续放缓的时刻,一直“埋头苦干”的巨子生物,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,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。
财报显示,巨子生物营收规模由2022年的23.6亿元扩容至2024年的55.4亿元,3年翻了2.3倍有余。其中,旗下品牌可复美堪称最大功臣,这一品牌2024年收入达45.4亿元,同比2023年收入增长62.9%,占据企业总营收的八成以上。
「可复美胶原棒」是当之无愧的大单品,不仅3年卖了5亿支,还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拿下了天猫、抖音等多个平台的面部精华品类第一。而其之所以能长期引领胶原修护市场的发展,赢得消费者支持,背后是巨子生物用硬核科研技术和精准消费洞察铸出的护城河。
如今,可复美在深度解读了「可复美胶原棒」110多万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后,针对消费者集中提出的“长期修护的同时需要即时褪红”的复合需求,通过核心技术升级,研发出国内首个针对性研究基底膜屏障的独家专利重组IV型胶原蛋白,打造出了针对全皮层胶原强修护的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。
《FBeauty未来迹》发现,此款升级版大单品的推出,不仅推动了修护赛道迈向“2.0时代”,更是中国企业以科研实力重构全球护肤话语权的典型观察样本。
据艾瑞咨询发布的《中国女性敏感肌肤白皮书》,2024年敏感肌肤的市场规模将占据总体皮肤科学化妆品市场的42.4%,整体市场容量将超过300亿元。其中,泛红是敏感肌人群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。
与敏感肌市场一样持续增长的还有轻医美市场。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生活美容及轻医美市场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804.0亿元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16.0亿元。随之激增的还有医美围术期的皮肤护理需求,其中,术后皮肤泛红等问题被医美消费者高度关注。
同时,以都市青年、白领为代表的精致生活人群,随着攀登、健身、滑雪、高原旅行等户外场景的增多,在日晒中对于皮肤泛红、修护的需求也在提升。
这些高增长市场需求的背后,是消费者对修护类产品不再局限于保湿、舒缓、修护等基础层面的需求。巨子生物在针对110多万消费者调研中,也证实了这一点。其调研结果显示,随着医美术后即刻褪红、换季敏感叠加运动泛红、户外暴晒后的光损伤泛红等这类“复合需求”场景的增多,大量消费者对产品提出了从“长期修护”到“即时复合功效”的需求演变,例如在满足基础修护的同时,还要实现即刻褪红等。
尽管当下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积极布局敏感肌修护、医美围术期特殊护理等市场,并推出相对应的修护产品,但受到技术层面的限制,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多以表皮修护为主。同时,产品的理念、功效也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,能够满足消费者“修护+快速褪红”等进阶需求的产品少之又少。
创立于2011年的皮肤学级专业护理品牌可复美,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技术成分,以解决敏感、皮炎痤疮、美容项目后护理等皮肤问题为导向,从医疗器械延伸至功效护肤品,而逐渐渗透入更广阔的消费群。
可复美也是行业内首款胶原修护次抛精华的缔造者,长期引领该品类的产品理念及研发技术趋势。当下,可复美正在持续深研专利技术成分的开发及应用,并不断拓深消费者精准修护领域的细分需求,在推出首款胶原修护次抛精华三年后的今天,可复美瞄准市场最新需求,推出了这款添加了独家专利成分重组IV型胶原蛋白的诚意之作——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。
值得关注的是,重组IV型胶原蛋白是国内首个针对性研究基底膜屏障的专利胶原蛋白,这款产品是品牌首个应用重组IV型胶原蛋白修护基底膜屏障的商业化落地之作。《FBeauty未来迹》发现,可复美正试图用“基底膜屏障修护”技术重构胶原赛道游戏规则。
但问题在于,重组IV型胶原蛋白的“基底膜屏障修护”究竟是概念包装,还是真正的技术升维?这一技术又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进阶功效需求?
基底膜被称为人体皮肤屏障的“金丝软甲”,位于真表皮之间,连接两者,和鸡蛋壳里那一层薄膜很像,是一层致密的网状结构,能够间接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真皮中的胶原蛋白产生,牢牢锁住真表皮层,达到修护、紧致皮肤的效果。近年来,业内针对“基底膜”的研究越来越多,但研制出针对基底膜屏障修护的专利重组IV型胶原蛋白,巨子生物还是头一家。
在庞大的胶原蛋白家族中,Ⅳ型胶原蛋白是脊椎动物胶原蛋白超家族进化最为古老的胶原蛋白。资料表明,Ⅳ型胶原蛋白主要以不溶性网络形式存在于皮肤、肾脏、血管等不同组织器官的基底膜中,是基底膜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对于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、调控物质运输和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具有重要作用。
若皮肤中的Ⅳ型胶原蛋白缺失或受损,将会削弱内皮屏障功能,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及炎症反应;同时基底膜的结构完整性会被破坏,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,进而影响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能力。
目前,业内针对Ⅳ型胶原蛋白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,而巨子生物此次成果的突破性意义就在于,不仅其重组Ⅳ型胶原蛋白(中国发明专利:ZL 2024 1 0545206.6)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,还解决了该原料外源杂质难去除、胶原易碎片化的纯化瓶颈问题,可实现高产与工业量产。
这也就意味着在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方面,重组Ⅳ型胶原蛋白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。此次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的推出,正是一次关键性尝试。
围绕重组Ⅳ型胶原蛋白这一核心成分,可复美打造了行业首个挖通全皮层胶原强修护体系。以5种重组胶原蛋白「重组IV型胶原蛋白、 HLC专利重组胶原蛋白、重组I型胶原蛋白、重组III型胶原蛋白、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」为核心的配方体系,实现从表观修护到基底修护,再到真皮修护的全链路修护效果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验证,此款产品不仅能激活基底膜12种关键物质,增强皮肤“地基”。SGS的检测报告显示,可复美胶原棒2.0功效还能加快褪红敏速度,实现10分钟速褪红-96.02%。修护功效也超越市面上的主流修护型精华液,2小时屏障强韧修护力提升+26.09%。产品能适配高低温冷热循环红、光电项目红、日晒红、痘印红、运动红、化学刷酸红、物理刺激红等七大极限场景皮肤泛红问题。
作为标杆性的修护类产品,此次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的推出,标志着修护赛道正式迈入“2.0时代”,这一新阶段意味着修护产品有了更高的三重标准:即时功效可视化、长期屏障构建、极端场景适配。
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的竞争力毋庸置疑,从市场层面来看,尽管业内对于“基底膜”概念并不陌生,但如何通过科学传播,准确向消费者传达相关技术理念,并突出技术的独家性,是摆在可复美面前的一大难题。
不过,这一产品的优势也十分突出。一方面,巨子生物独家专利重组IV型胶原蛋白原料的独占性,决定了其通过技术升维能有效避免价格战,并大大提升了竞品的模仿门槛,进一步延长了可复美胶原棒大单品的产品生命周期。
另一方面,可复美抢先进行了定价权博弈,其胶原棒2.0定价与1.0版本齐平,相当于消费者通过一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优质的产品,在以“质价比”为竞争主旋律的市场中,无疑抢先占据了消费者心智,而对比同类型国际产品,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有机会以“功效性价比”争夺中高端市场。
在市场渠道层面,可复美也拥有极大的优势。巨子生物2024年财报显示,该企业产品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,约30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,约130,000家药房门店和约6000家CS/KA门店。升级新品能够通过“医研共创”+“功效可视化”等方式突破传统敏感肌圈层,吸引“泛屏障受损人群”,量化潜在市场增量。
可见,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的推出不仅是一场产品迭代,更是品牌从“胶原修护赛道”跨向“全皮层胶原修护”的跳板,通过一个大单品的技术升级,辐射至更多功效领域及应用场景,进一步体现了品牌的长线运营思维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预计到2026年,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专业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透明质酸;到2027年,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738亿元,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为1083亿元,占比62.3%。
回顾国际胶原市场的竞争历史,以美国GlycoMira为代表的动物源胶原技术,和以日本Nippi为代表的海洋胶原技术,随着安全性、成本及动物保护等质疑,已逐渐被业内淘汰。
这给了中国重组胶原蛋白“弯道超车”的机会。以巨子生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,以更先进的生产力——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,在胶原产业新周期里接过“权杖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巨子生物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结构更稳定、功效更强的重组胶原蛋白,建立起市场新标准,凭借关键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,拿到话语权。
想要拥有“技术定义权”、赛道的话语权,简单来说需要做到“最好、最新、最大”三点:“最好”意味着技术绝对领先,代表该领域最先进的生产力;“最新”意味着需代表最新技术方向,且对产业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;“最大”则指在市场端拥有领先地位,例如实现最大规模化量产。
中国化妆品产业已经有过相似的先例:华熙生物正是通过酶切法等关键技术突破,大幅降低透明质酸应用成本,推动透明质酸产业的飞跃发展,并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的领军型企业,成功掌握透明质酸的核心“话语权”。
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早在2000年,巨子生物研发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,成功得到重组胶原蛋白,并于2005年在中国获得行业首个发明专利授权,随后进一步实现重组胶原蛋白的量产,拥有全球最大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基地。25年以来,巨子生物不仅引领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内最前沿的科研方向,还通过应用创新打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,抬升整个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天花板。这也是其之所以在领域内拥有绝对“话语权”的根本原因。
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作为其首个重组IV型胶原蛋白应用于全皮层修护的落地产品,再次印证了这一点。此款产品的推出也将进一步驱动品牌战略扩张,而可复美也已成为“修护标准拓新者”,用实打实的功效占领消费者心智,抬升胶原蛋白修护赛道的“天花板”。往后“强修护+速褪红”或成为胶原产品的准入门槛,倒逼竞品加大研发投入。
升级大单品在业内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一些品牌依旧停留在“快消式创新”、“概念炒作”等层次的升级,只能为消费者提供一时新鲜感,实则并不利于品牌发展。
以可复美为代表的技术型品牌,通过打造“技术定义型爆品”,与营销型品牌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,这也意味着赛道竞争将进一步分化。
可复美的成功不仅代表了巨子生物的研发能力,也代表了巨子生物极强的品牌打造能力,及“全产业链野心”。作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集团,巨子生物可以说是“多边形战士”,在原料、研发、品牌等全链路几乎无短板,如原料端的重组IV型胶原蛋白量产能力、医研共创实力、C端爆品打造经验等,形成“技术-产品-市场”生态闭环。
而这或许也是巨子生物能在市场“逆风之际”实现增长的重要原因。尽管当下越来越多国际大牌开始入局胶原领域,但像可复美这类拥有“从原料专利到产品落地”的全产业链自研能力的品牌,其实凤毛麟角。
当胶原赛道从“成分之争”迈向“技术定义权之争”,「可复美胶原棒2.0」的落地不仅是产品的升级,更是一场关于国货以科学硬实力重构全球护肤话语权的预演。从重组Ⅰ型到重组Ⅳ型胶原蛋白的跨越,从5亿支销量到55亿营收的爆发,巨子生物与可复美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成分崛起的“最佳样本”。中国化妆品的新时代,或许已经来临。